1946

《楚辭地理考》

本書1946年初版,1979年由臺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重刊。對於《楚辭》中之地名詳稽博辨,鉤沉索隱。錢穆教授曾著《楚辭地名考》,但饒教授與之持異論,更為之作精細考據,以釐清諸問題。

1947

1946年,饒宗頤教授任總纂並設立潮州修志館。饒教授與潮州修志館同仁合影於汕頭(左六為饒宗頤教授)。潮州修志館同仁合影於汕頭(左六為饒宗頤教授)。

1949

《潮州志》

民國時期由饒宗頤教授擔任總編纂,重修之《潮州志》,1949年由汕頭藝文印務局印行。內容翔確廣博,分設有《沿革志》《疆域志》《大事志》等十五門類專門分志,共二十分冊,題材及體例皆精研創新,為中國地方志的一個開創性的典範。

2005年潮州市政府重刊《潮州志》,新版補入民國時期因戰亂散佚之五門志稿,包括《民族志》等,由潮州市地方志辦公室出版。2012年,又發現有《古蹟志》等未刊志稿三種,復由潮州市海外聯誼會編印出版為《潮州志補編》共五冊。

1958

饒宗頤教授與中文系主任林仰山教授、簡又文先生於北佛堂門咸淳摩崖考古。

1959

《殷代貞卜人物通考》

1959年由香港大學出版。是為饒教授以二十年心力,利用出土甲骨資料,全面而有系統地研究殷商時代貞卜人物的專著。此著出版後獲中外學術界高度重視,共有十三國文字書評予以介紹,在學術界產生重要影響。韓國學者孫睿徹教授以十年時間將此著譯成韓文於1997年出版。

1960s

饒宗頤教授與錢穆教授於酒會上。

1963

《詞籍考》

1963年。此乃學術史上第一部以目錄學和版本學研究詞學的著作,其研究的方法與角度,為詞學研究提供了豐實的研究資料與基礎。後饒教授在此基礎上修訂增補,近三十載之功,而成《詞集考》,由北京中華書局於1993年出版。

1968-1973

《新加坡古事記》

此書為饒教授未赴星洲前,搜集民國以前有關新加坡各項資料,後經歷年增訂。1994年始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為東南亞國別華僑史提供一新體例。

1971

《燉煌曲》

書中利用了巴黎及倫敦所藏敦煌出土經卷中曲子詞的資料,探究詞的起源問題,亦為研究唐代由西域經敦煌傳入中原的樂曲提供了寶貴的原始資料。此著附法國著名漢學家戴密微教授(Professor Paul Demiéville)法文翻譯,1971年於法國出版。

1977

《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

1977年初版。收羅從春秋到明清各代有關正統論的材料,對中國歷史上正統觀念的產生、變化和史家的爭論作全面的分析與探討,是研究中國史學一部重要的著作。

1978

《敦煌白畫》

1978年初版於巴黎,附戴密微教授法文翻譯;2010年於香港重印中文版,同時有英文及日文譯本出版。此書從敦煌卷子中的白描畫譜(水墨線條畫稿)入手,專論唐代的畫稿,為研究中國繪畫史,特別是唐代人物畫的領域裏第一部著作。此外,饒教授本人的敦煌人物畫的創作,其筆法亦多源於此。

1982

《選堂集林·史林》

1982年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全書三冊。當年人稱乃繼錢鍾書《管錐篇》後的又一學術巨著,被譽為南北學林雙璧。

1983

《虛白齋藏書畫選》

虛白齋主人即香港著名書畫收藏家劉作籌先生(1911-1993)。當時饒教授為劉先生所藏的書畫編選成書,書中所收的書畫涵蓋時代很廣,饒教授所撰之解說詞涉及對許多不同時代的書畫家的研究,融會其對中國古代書畫史的心得。1983年由日本東京二玄社出版。

1983-1986

《敦煌書法叢刊》

1983至1986年由日本東京二玄社出版。這是從書法角度,在敦煌卷子中選出的一批精品匯編而成的選集,全書二十九冊,按原大影印,選刊法藏漢文拓本、寫本,兼及一些重要的典籍文獻和歷史文書。饒教授並為每一件選品撰寫翔實的考證說明,除藝術價值外,極具學術價值。

1989-1999

《甲骨文通檢》

1989至1999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饒教授主編,沈建華女士編輯。此著為一套五冊的大型甲骨學分類索引,每冊前言均載有饒教授對甲骨學研究的發現,以及其在甲骨研究範疇上一些總結性的意見。

1990-2006

《香港敦煌吐魯番研究中心叢刊》

饒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主持「香港敦煌吐魯番研究中心」,是香港唯一的敦煌學研究中心。該叢刊多年來廣邀學者就敦煌與吐魯番研究作出論述,由1990至2006年間共出版論著十一種。

1995-2004

《補資治通鑑史料長編稿系列》

饒教授有感於近代學風多趨於新事物,而不做基礎整理研究工作,希望依照司馬光《資治通鑑》之例,把新出土零散史料加以編年,使它如「散錢之就串」。饒教授視這個系列為晚年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邀請多位學者參與其中。由1995至2004年間共出版論著八種。

1995

《華學》

由饒教授於1995年創辦及主編,為一部以中文為媒介的大型國際性學報。饒教授認為研究傳統中國學問,須用中文撰寫。學報由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清華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中山大學中華文化研究中心及泰國華僑崇聖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主辦。

1996

《敦煌吐魯番研究》

由饒教授與季羨林教授(1911-2009)、周一良教授(1913-2001)於1996年創立並聯合主編,該學報獲敦煌及吐魯番學界高度評價。主辦單位包括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及北京大學東方學研究院等。

1998

《符號.初文與字母——漢字樹》

1998年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初版,後多次再版;2003年有日文譯本出版。該書審視與利用了海內外有關陶符、圖形文的考古發現,說明文字起源的多元性及地區分佈的交互關係。

2003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

收羅了饒教授近七十載治學生涯中主要的學術研究論著,全套共十四卷二十大冊,分有史溯、甲骨、簡帛學、經術、禮樂、宗教學、史學、中外關係史、敦煌學、潮學、目錄學、文學、詩詞學、藝術、文錄及詩詞等領域。有2003年繁體版及2009年簡體版。

1917-1949

1949年來港前,饒教授主要從事上古史地、《楚辭》、潮州古代史地和方志學等方面的研究,也旁及廣東古代文獻和考古學;這個時期最主要的著作有民國版《潮州志》和《楚辭地理考》等。

1946

《楚辭地理考》,於1946年初版,1978年由臺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重刊。對於《楚辭》中之地名詳稽博辨,鉤沉索隱。

1947

1946年,饒宗頤教授任總纂並設立潮州修志館。饒教授與潮州修志館同仁合影於汕頭(左六為饒宗頤教授)。

1949

《潮州志》,民國時期由饒宗頤教授擔任總編纂,重修之《潮州志》,1949年由汕頭藝文印務局印行。

1952-1968

移居香港後,饒教授更加深入地研究詞學(特別是清詞)、文選學、甲骨與古文字學、楚辭學、上古史地、目錄學和版本學等等,成果甚豐。饒教授由1952至1968年前後於香港大學任教十六年,主要教授古典文學及文獻學。這個時期他最主要的著作有《殷代貞卜人物通考》和《詞籍考》等。同時他也對道教、佛教、敦煌學、簡帛學、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國藝術史等學術領域漸次掌握,成為這些領域中很多研究課題的先行者,為後來的成就奠下堅實的基礎。

1958

饒宗頤教授與中文系主任林仰山教授、簡又文先生於北佛堂門咸淳摩崖考古。

1959

《殷代貞卜人物通考》,是饒教授以二十年心力,利用出土甲骨資料,全面系統地研究殷商時代貞卜人物的專著。

1960s

饒宗頤教授與錢穆教授於酒會上。

1963

《詞籍考》,此乃學術史上第一部以目錄學和版本學研究詞學的著作。

1968-1973

1968至1973年期間,饒教授出任新加坡大學中文系主任,對該系的建設貢獻良多,鑽研學術,孜孜不倦。這個時期他最主要的著作有《敦煌曲》、《新加坡古事記》等。

1968

《新加坡古事記》,此書為饒教授未赴星洲前,搜集民國以前有關新加坡各項資料,後經歷年增訂。

1971

《燉煌曲》利用敦煌出土經卷探究詞的起源問題,亦為研究唐代由西域經敦煌傳入中原的樂曲提供了寶貴的原始資料。

1973-1978

1973至1978年,饒教授回港出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作育英才,不遺餘力;課餘更努力不懈於各個感興趣的學術研究課題,這個時期他出版的最主要著作有《敦煌白畫》和《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等等。

1977

《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1977年初版。是研究中國史學一部重要的著作。

1978

《敦煌白畫》,1978年初版於巴黎,附戴密微教授法文翻譯;2010年於香港重印中文版,同時有英文及日文譯本出版。

1979-2018

1979年,饒教授退休,但他堅信學者是應該退而不休的。饒教授一方面在澳門東亞大學的本科學院和研究院中國文史學部(至1988年止)與香港中文大學的藝術系兼課,另一方面在香港中文大學的中國文化研究所繼續做研究。2003年11月,香港大學成立了饒宗頤學術館,其中一個宗旨,就是要延續饒教授永不言休的學術研究的精神。這個時期是饒教授在學術研究方面的豐收期,碩果累累,其中一些最主要的學術編著有《選堂集林·史林》、《甲骨文通檢》、《敦煌書法叢刊》、《虛白齋藏書畫選》、《香港敦煌吐魯番研究中心叢刊》、《補資治通鑑史料長編稿系列》、《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符號.初文與字母——漢字樹》、《西南文化創世紀——殷代隴蜀部族地理與三星堆、金沙文化》等等。此外,他更創立並主編有《華學》、《敦煌吐魯番研究》等著名期刊。

1982

《選堂集林·史林》,香港中華書局出版,全書三冊。乃繼錢鍾書《管錐篇》後又一學術巨著,被譽為南北學林雙璧。

1983

《虛白齋藏書畫選》,1983年由日本東京二玄社出版。

1983-1986

《敦煌書法叢刊》,由日本東京二玄社出版。饒教授為每一件選品撰寫翔實的考證說明,除藝術價值外極具學術價值。

1989-1999

《甲骨文通檢》 ,1989至1999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饒教授主編,沈建華女士編輯。

1990-2006

《香港敦煌吐魯番研究中心叢刊》,饒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主持「香港敦煌吐魯番研究中心」,是香港唯一的敦煌學研究中心。

1995-2004

《補資治通鑑史料長編稿系列》,饒教授視這個系列為晚年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由1995至2004年間共出版論著八種。

1995

《華學》,由饒教授於1995年創辦及主編,為一部以中文為媒介的大型國際性學報。

1996

《敦煌吐魯番研究》,由饒教授與季羨林教授(1911-2009)、周一良教授(1913-2001)於1996年創立並聯合主編。

1998

《符號.初文與字母——漢字樹》,1998年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初版,後多次再版;2003年有日文譯本出版。

2003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收羅了饒教授近七十載治學生涯中主要的學術研究論著,全套共十四卷二十大冊。